詹錦坤,小名法頭,1901年出生于江西省都昌縣和合鄉(xiāng)方家邊村。7歲時學裁縫,5年后出師。合同期滿,便隨做桶匠的父親詹元房流落在景德鎮(zhèn)、屯溪一帶做戶工14載。
1927年春,詹錦坤回家過春節(jié)。這時,北伐戰(zhàn)爭推動的國民革命和農民運動浪潮席卷著贛湘兩省。家鄉(xiāng)也興起農民運動,全縣各區(qū)鄉(xiāng)相繼成立農民協(xié)會。他滿腔熱情地投入父老鄉(xiāng)親的行列,很快成為農運骨干,被選為區(qū)農民協(xié)會常委,并在斗爭中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從未入過學,卻因長年在外的生活磨練,遇變不驚,強言善辯。5月,為幫助全縣農民度春荒,縣農協(xié)通知各地為農民代售菜籽,平糴三麥,以防豪紳從中盤剝。這時,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消息傳入都昌,一些豪紳糾集地痞流氓借口“平糴不公”,武裝進攻農民協(xié)會,制造流血事件。面對反革命的進攻,詹錦坤毫不畏懼,搭臺演說,號召農民協(xié)會會員進行斗爭,并親自掌秤辦理菜籽代售、三麥平糴之事,深受農友們的擁護和愛戴。
蔣汪合流,黨內右傾投降,使國民大革命遭受嚴重挫折,農運隨之轉入低潮。革命形勢逆轉,許多共產黨員受到追捕,詹錦坤也被當局通緝,遂潛往景德鎮(zhèn)等地尋找組織。1928年同中共組織接上關系后,受命于景德鎮(zhèn)褲襠弄、財神弄以開裁縫店為掩護建立地下聯(lián)絡機關,負責省委與贛東北特委間的人員接待、文件傳遞。1929年11月,該聯(lián)絡點升為交通分局,乃由其負責主持。由于詹錦坤擔負工作較多,同外界接觸甚廣,為確保秘密聯(lián)絡的絕對安全,他建議由他的弟弟詹錦春接替聯(lián)絡工作。詹錦春在接替地下交通工作后,嚴守紀律,確保了聯(lián)絡線路的暢通無阻;后來還擔任中共閩浙贛省委組織部干事,皖南特委委員,中央和省委政治交通;后因叛徒告密被捕,為革命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詹錦坤長期在景德鎮(zhèn)做戶工,對瓷都工人比較熟悉,感情深厚。加上瓷工中都昌籍占半數(shù),更為開展工運提供了優(yōu)越條件。他輕車熟路地走家串戶,向工友們宣傳革命道理,分析斗爭的形勢和有利因素。他與呂林松、余金德等一起,根據(jù)東北特委及浮梁縣委布置,領導多次工人罷工斗爭,僅1929年就組織罷工20余起,參加者達10萬之眾。斗爭中,他顯示了卓越的組織才干,成為當時景德鎮(zhèn)八大工人領袖之一,被推選為市總工會負責人。
1929年農歷四月十日,800名工人聚集在都昌會館開行會,新任浮梁縣公安局長的袁和裘率部前往會館捉人。工人同軍警發(fā)生爭執(zhí),警察即向工人開槍,當場重傷2人,輕傷1人。袁和裘見激起眾怒,趕快溜走。正好詹錦坤在這里找工人談心,目睹一切,決心懲治這個胡作非為、屢次侵犯工人權利的家伙。在詹錦坤的宣傳鼓動下,近1000人涌向出事的都昌會館。詹錦坤抓住機會,登臺發(fā)表講話,揭露袁和裘一伙的罪惡,號召大家團結起來,趕走開槍傷人的劊子手袁和裘。中共浮梁縣委根據(jù)詹錦坤的報告,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撤掉袁和裘公安局長職務,嚴懲開槍兇手,撫恤受傷工人,向工人道歉等4項要求。罷工堅持7天后,當局答應4項要求,斗爭達到了預期目的,得到工人們的稱贊。
5月端午節(jié),詹錦坤以打“雄黃酒”為名,發(fā)動了為增加工資、改善生活的景德鎮(zhèn)全市總罷工。參加工人由300人發(fā)展到5萬人,歷時1個月之久。資本家懾于工人的斗爭壓力,被迫答應條件,工人工資由每人每年20多元紙幣增加到30多元。詹錦坤在斗爭中深得工人稱贊和信任,群眾威信更高,也積累了領導工運的豐富經(jīng)驗,顯示出杰出才干。
1929年12月,特委機關遭受破壞。詹錦坤領導工運引起反動當局注意,因此,他潛回家鄉(xiāng),進行地下革命活動。1930年10月,紅十軍來到都昌,駐蔡嶺等地。他立即趕去報到,分配到地方工作部任交通委員。不久,因景德鎮(zhèn)蘇維埃運動急需干部,遂調他任景德鎮(zhèn)市蘇維埃政府非常委員會常委,兼市總工會委員長,并被增補為中共贛東北特委執(zhí)委和贛東北革命委員會常委。同月20日,紅十軍撤出景德鎮(zhèn),他隨軍去橫峰。1931年3月,贛東北特區(qū)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橫峰葛源召開,詹錦坤當選為特區(qū)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交通委員會主席。9月,中共贛東北省委成立,他又當選為省委常委兼肅反委員會主席。11月,贛東北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成立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方志敏為主席,詹錦坤與余金德同為副主席。1932年春,肅反委員會易名政治保衛(wèi)局,詹錦坤繼任局長。同年底,贛東北省易名閩浙贛省,他依然為省委常委、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兼政治保衛(wèi)局局長。
1933年4月初,詹錦坤不幸于懷玉山前線染病,送回后方醫(yī)治。初被診斷為感冒,后腹瀉,不省人事。雖經(jīng)努力搶救,無奈國民黨軍封鎖,藥品奇缺,不治而以身殉職。詹錦坤出身貧寒,獻身革命后刻苦自學,由一名普通手工工人成長為閩浙贛根據(jù)地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對紅軍和根據(jù)地建設做出了貢獻。1933年4月5日上午,中共閩浙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在葛源楓樹塢紅軍操場上,隆重召開追悼會,深切哀悼詹錦坤的逝世。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方志敏發(fā)表講話,高度贊揚了詹錦坤為建設根據(jù)地、保衛(wèi)蘇維埃所做的貢獻,號召大家學習他的高尚品德和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