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長青
■奉云鶴
“鏡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漢,看見青松忘不了將軍陳翰章?!边@首在白山黑水間傳唱數(shù)十載的民謠,承載著人們對“鏡泊英雄”陳翰章的敬仰與懷念。
長白山北麓、牡丹江畔的吉林省敦化市,是陳翰章的出生地,也是他誓死守護的熱土。陳翰章烈士陵園坐落于敦化市翰章鄉(xiāng)翰章村,蒼松翠柏間,鐫刻著“陳翰章將軍永垂不朽”的主碑立于陵園中央;碑前,陳翰章烈士雕像高2.7米,象征他短暫而光榮的27年人生。
2012年,陵園重新擴建,陳翰章的外甥鄢成成為這里的講解員。
一
烈士事跡陳列館內,保存著陳翰章在中學畢業(yè)時拍攝的照片,那是他留下的唯一影像資料。照片里,陳翰章發(fā)型利落,面容清秀。
中學畢業(yè)典禮上,17歲的陳翰章演講道:“我立志從事教育事業(yè),目的是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改造國家,使她獨立富強……同學們,假如我的理想因為被帝國主義的侵略而打破的話……為了祖國,我一定投筆從戎,用我手中的槍和我的鮮血、生命來趕走敵人!”
九一八事變后的第5天,敦化淪陷。國難當頭,19歲的陳翰章毅然放棄教書工作,投身抗日隊伍,開啟了與侵略者死戰(zhàn)到底的革命生涯。
白山黑水間印刻著陳翰章與敵人拼死搏殺的足跡。近年來,鄢成和深受英雄精神感召的李寶東等人,依據史料,翻山越嶺尋覓英雄往昔的戰(zhàn)斗之地?!案浇母呱酱蠖嗦吠酒D險,有的從山腳爬到山頂需要大半天,我們常累得筋疲力盡。那時,我總會想起抗聯(lián)戰(zhàn)士們。天寒地凍的,他們衣著單薄、餓著肚子,是怎么堅持下來的……”鄢成聲音哽咽地說。
當年,狡猾陰險的日寇推行“集團部落”政策,試圖斷絕抗聯(lián)隊伍和百姓的聯(lián)系。抗聯(lián)官兵孤立無援、饑寒交迫,餓死、凍死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
身處惡劣環(huán)境,陳翰章救國救民的決心從未動搖。他驍勇善戰(zhàn),逐漸成長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他帶領的部隊是抗擊日寇的重要力量,令敵人聞風喪膽。那時當?shù)亓鱾髦@樣一句話:日本鬼子遭了殃,出門遇見陳翰章!
陳翰章越是英勇善戰(zhàn),日寇對他就越是忌憚,使用的手段也越發(fā)狠辣。1940年12月8日,在鏡泊湖畔,陳翰章部隊遭遇被叛徒帶來的日寇,不幸被俘。
日寇將陳翰章綁在樹上,許諾高官厚祿勸他投降。陳翰章誓死不從,痛罵日軍。敵人將他舌頭割去后,口不能言的他怒視敵人,又被剜去雙目。
在被割舌前,陳翰章發(fā)出最后的吼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人民必勝!抗聯(lián)必勝!中國共產黨萬歲!抗聯(lián)萬歲!”這吼聲久久回蕩在鏡泊湖畔。
▲松柏長青?!D片設計:賈國梁
二
日寇只知陳翰章勇猛,從未見過他的真容。陳翰章就義后,他們逼迫相關人員辨認尸體。此時的陳翰章,已被剜去眼睛、割掉舌頭,臉部被亂刀嚴重劃傷,滿面血漬塵痕,實在難以辨認。是父親陳海,憑著尸體上陳年的疤痕,確認了這正是自己日夜牽掛的兒子。
在翰章村,陳翰章故居被建設成紅色教育基地。故居大院里,一組雕塑再現(xiàn)了陳海送唯一的兒子參加抗戰(zhàn)的場景——陳海粗糙的大手搭在兒子肩上,仿佛在說:“去吧,別掛念家里?!彪m深知兒子此去危險重重,但他堅信,兒子是在做正確的事情。
與雕塑中的陳海相比,故居內照片上的陳海,顯得無比消瘦。那時,日寇經常逼迫陳海去勸降兒子,并安排特務盯梢。陳海每次都想盡辦法甩開盯梢,又因沒完成勸降任務而遭到敵人毒打。
每當陳翰章打勝仗,日寇就將陳海拉去審訊。見他不配合,敵人就給他灌下大量的辣椒水。陳海回家后幾乎吃不下飯,只是躺在床上不停地咳嗽,咳得直吐血。那些折磨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46年,陳海因肺部嚴重受損,離開了人世。
陳翰章的尸體被確認后,日寇砍下他的頭顱,拿去邀功請賞。隨后,他們又將他的頭顱同楊靖宇將軍的頭顱一起,作為醫(yī)學標本保存。1948年長春解放后,中共地下黨派人找到兩位將軍的遺首,將其安放在東北烈士紀念館。1955年,陳翰章遺首被安葬于哈爾濱烈士陵園。后來,陳家人特意前往哈爾濱祭奠。陳母想到兒子凄慘的死狀,痛徹心扉。
2013年,是陳翰章烈士誕辰100周年,英雄遺首即將回歸故里敦化。當天,數(shù)萬民眾手持橫幅,早早守在路邊。靈車即將啟程,抗戰(zhàn)老兵、年逾古稀的李敏抱著棺槨放聲大哭:“老領導啊,你要回家了,我多么想你啊……”
天地同悲,山河默哀。已是春風吹柳綠的時節(jié),天空卻飄起了雪。雪花紛紛揚揚,打濕人們的面龐。大家以最莊嚴的姿態(tài),護送英雄踏上歸家的路。
靈車里,抱著舅舅遺首棺槨的鄢成泣不成聲。靈車朝著敦化市駛去,途經陳翰章犧牲的鏡泊湖,鄢成搖下車窗,向著鏡泊湖的方向,撕心裂肺地喊道:“舅舅,跟我回家!”
“陳翰章將軍身首合葬暨公祭儀式”在陳翰章烈士陵園舉行。恭迎英雄回家的人們,紛紛垂首默哀,眼中淚光閃爍。
陳海的墓,就在陵園一側約50米處的一棵大樹下。至此,父子倆終于在這里“團聚”。
三
在吉林敦化翰章紅軍小學,“做人、做中國人、做紅色接班人”,12字校訓鏗鏘有力。孩子們正在操場上嬉戲,笑聲陣陣。
戴著紅領巾的陳翰章烈士雕塑,就立在操場邊。
校長于清濤說:“這里的孩子都是聽陳翰章的故事長大的,陳翰章是他們心中的英雄,也是他們學習的榜樣?!?/p>
操場的東南側有一座建筑,外觀設計為一本打開的書,那是該校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書本中央的紅色五角星格外醒目。這里主要展示陳翰章烈士的事跡,解說員是兩名小學生。
敦化市人武部的盧發(fā)祥說,去年3月新兵入伍前夕,人武部組織新兵來這里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小講解員們用純真質樸的語言,將英雄的事跡娓娓道來。
1940年11月,陳翰章犧牲前的一個月。那個冬天格外寒冷,夜晚,抗聯(lián)官兵衣著單薄,圍坐在篝火旁。陳翰章問他們戰(zhàn)爭勝利后打算干什么。
“等打完鬼子,俺先找個媳婦,再開個飯館子,天天燉豬肉、包餃子、燜大米飯”“等勝利了,俺就去開小火車拉大木頭。火車頭是燒煤的,可暖和了,不凍腳”……戰(zhàn)士們你一言我一言,篝火映在他們眼中,躍動著希望的光。
“陳指揮,打完鬼子,你干啥去?”
陳翰章思索片刻,望著綴滿繁星的夜空?!暗却蚺苋毡竟碜?,我就回敦化文廟?;虬綎|中學當老師去,讓家鄉(xiāng)的孩子們都來上學讀書,知道天下的道理,學好本領,把國家建設得富強起來,讓他們以后不受欺負……”
星光熠熠,穿越了寒冬。
于清濤校長拿出幾本厚厚的裝訂冊,里面是孩子們讀陳翰章英雄事跡后寫下的——
“一個對人民、對國家有貢獻的人,雖然死了,但他還活著,活在我們的心中”“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不讓先輩們的血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