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无码a,一级毛片直接进入,五月丁香激情综合网,国产网站黄,五月天丁香六月欧美综合,亚洲欧美校园春色,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泽

搜索 解放軍報

《資本論》第一卷初版在中國的典藏及其價值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尹昕 責任編輯:趙鐳餉
2025-07-08 09:42:18

▲《資本論》第一卷初版封面。

《資本論》第一卷初版在中國的典藏及其價值

■尹昕

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于德國漢堡正式出版?!顿Y本論》不僅是馬克思最重要的學術成果,更被譽為“工人階級的圣經”,大大地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fā)展。從最初僅發(fā)行1000冊的德語著作,到被翻譯為數十種語言、衍生出數百種版本和譯本的經典著作,《資本論》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學界對馬克思主義珍本文獻典藏的重視顯著提升,相關的系統(tǒng)性收集也有了突破性進展。除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等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文獻收藏機構外,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和南京大學等高校也將馬克思主義文獻作為特藏建設的重點之一,形成多元化的典藏格局。其中,《資本論》因其與《共產黨宣言》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文本,成為文獻收藏的焦點之一。國際市場上,2016年倫敦邦瀚斯拍賣行曾拍賣一部《資本論》初版,為馬克思親筆簽贈本,極為罕見,12萬歐元的起拍價凸顯其收藏價值。

一、《資本論》第一卷的獨特價值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奠基之作,《資本論》在其創(chuàng)作、翻譯和傳播過程中形成了復雜的版本譜系。僅第一卷就有6個“作者版”,即由馬克思、恩格斯親自修訂、編輯或審定而出版的版本。它們包括:3個由馬克思親自出版的版本,即1867年德文第1版和1872-1873年德文第2版,以及1872-1875年法文版;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根據馬克思的“編輯意見”修訂出版了3個版本,即1883年德文第3版和1890年德文第4版,以及1887年英文版。

這6個“作者版”在目前最權威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版(簡稱MEGA2)中均被收錄為獨立文本,表明其具有獨立的學術價值。以1867年德文第1版為例,全書采用6章22節(jié)的框架結構,而經過馬克思親自修訂的第2版則調整為7篇25章,這種大幅修改直接呈現了馬克思思想的發(fā)展軌跡和文本的創(chuàng)作歷程。

鑒于《資本論》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中國國家圖書館將其早期版本和譯本劃定為外文善本(顧犇,《中國國家圖書館外文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版)。而李一氓(1903-1990)收藏的1867年初版更是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足見其兼具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二、《資本論》第一卷初版在中國的典藏

《資本論》第一卷初版存世稀少。1867年的發(fā)行量僅為1000冊。經過100多年的流傳散失,特別是法西斯時期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系統(tǒng)性銷毀,全球現存完整本僅百余冊。其中多數都收藏于各國的重要圖書館或研究機構,作為善本保存,一般難得一見。據現有資料考證,我國目前有4個藏本,分別收藏在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中山大學圖書館。

現藏于國家圖書館的《資本論》第一卷德文初版,是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一氓捐贈的重要文獻。這位兼為革命知識分子與藏書大家的傳奇學者,長期致力于搜集流散于國內外的珍貴古籍和西文珍本,其中就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和手稿。他最終將畢生所藏全部捐贈公藏機構,實現了“藏書于國”的夙愿。

在李一氓收藏的馬克思主義文獻中,最具版本價值的就是《資本論》1867年初版。據其孫女李燕的回憶(李燕:《李一氓與馬克思主義傳播》,載《百年潮》2021年第11期),該書于1950年代末捐贈給國家圖書館。這很可能是現存最早傳入中國的《資本論》初版。其收藏過程本身也是一段佳話。1956-1957年李一氓在維也納工作期間,憑借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了解,特別著意在當地的古舊書店搜購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手稿和外文版著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搜購到了特別稀見的《資本論》第一卷德文初版、法文初版和英文初版,以及由恩格斯親自作序的《共產黨宣言》英文版等珍貴版本,甚至還有書信、筆記等手稿(李一氓,《一氓題跋》,三聯書店1981年版)。

李一氓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收藏的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在當時的中國并不多見。因為《資本論》第一版出版于1867年,而中國人在19世紀末開始接觸《資本論》外文版時,當時通行的是經恩格斯修訂出版的德文第4版、考茨基德文大眾版,以及幾種英、日譯本,德文初版已經不是讀者、研究者或翻譯者的首選。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種情況也并沒有根本的變化,最常見的外文版是俄文版,一般人鮮有關注德文初版。我國到1987年才出版了德文初版的第一個中譯本。李一氓的主動搜藏體現了他對經典文獻版本的鑒別能力。這可能來源于他早年對馬克思主義文獻的譯介工作。1928-1932年,李一氓在上海從事隱蔽戰(zhàn)線工作的同時,創(chuàng)辦了進步雜志《流沙》,并撰文譯介《資本論》的段落和名詞概念,發(fā)表在《流沙》上。李一氓還翻譯出版了《恩格斯馬克思合傳》和《馬克思論文選譯》。后者包含九篇譯文,其中就有對《資本論》的節(jié)譯,題目是《資本積蓄的歷史傾向》,這是《資本論》第一卷第24章第7節(jié)最早的中譯文。

李一氓藏本的保存非常有中國特色?!顿Y本論》在1867年初版時是簡裝本的形式?,F存的初版大多用皮革重新精裝過。因為那個年代還是手工制本,所以幾乎每個藏本的外觀都不同。而李一氓藏本的特別之處在于,外部采用特制的織錦六合函套,與中文古籍常見裝具相同,尺寸契合書籍;內為棕紅色山羊皮面,書脊燙金寫有“MARX, DAS KAPITAL, I.Band, 1.Auflage, 1867”等字樣。題名頁鈐有兩方朱文印章:“李一氓五十後所得”和“成都李氏收藏故籍”,為李一氓的紀年印章和鑒藏印章。這種中西結合的裝幀選擇,體現了收藏者的珍視和文獻保護理念。該藏本現為國家一級文物,收藏在國家圖書館的古籍館。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藏的《資本論》初版,來自海外捐贈的“有澤廣巳文庫”。這個文庫是已故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有澤廣巳先生晚年捐贈的。文庫藏書2萬余冊,其中最為難得的是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早期版本,包括《資本論》第一卷1、2版,第二、三卷初版和《剩余價值理論》初版。這套書是典型的西文古籍裝幀,淺棕色山羊皮,竹節(jié)式書脊,中段貼深棕色皮質標簽,燙金標題清晰可辨,整套書保存得非常完好。

有澤廣巳生前為東京大學教授,日本學士院院長和日中人文社會科學交流協會會長。作為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復興政策“傾斜生產方式”的提出者,有澤的經濟思想深受馬克思的影響。早在20世紀20年代,有澤就追隨當時日本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熱潮,還被日本當局認定為“赤色教授”。1926-1928年,有澤留學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攻讀了很多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還接觸過希法亭等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其代表作《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就是建立在對《資本論》的深入研究之上。他基于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提出的“傾斜生產方式”和“雙重結構”,對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的復蘇起到了重大作用。

有澤廣巳將畢生藏書捐贈中國,與其學術軌跡及中日學術交往密切相關。有澤廣巳從小跟隨家鄉(xiāng)的漢學家學習儒家經典,懷抱“師事中國”的愿望。二戰(zhàn)結束后,新中國政府宣布放棄戰(zhàn)爭賠償的決策對有澤產生了深刻影響,促使他始終尋求回饋中國的契機。1979年,有澤作為日中人文社會科學交流協會首任會長率團訪華,從此開始與中國學術界保持頻繁的互訪,并且致力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工作。1987年,他將2萬多冊的個人藏書捐給中國,其藏書除了馬恩著作的早期版本,還包括經濟學專著、大量原始統(tǒng)計資料和文獻。他希望這些承載著人類共同思想遺產的書籍,回到馬克思主義實踐最活躍的土地。日本研究所成立了“有澤廣巳文庫”,永久保存這一中日友好學術交流的見證。

2016年,正值《資本論》出版150周年前夕,清華大學從海外購入一部《資本論》初版珍本,珍藏于圖書館。由于初版《資本論》存世稀少,加之馬克思主義文獻、革命文獻與紅色文獻的價值近年持續(xù)攀升,該藏本歷經數年搜尋與談判方得以入藏,實屬不易。

該藏本采用19世紀歐洲典型裝幀工藝:四分之一黑色牛皮封面與淺色大理石紋紙拼接,竹節(jié)式書脊的中部貼有藍色摩洛哥皮革標簽,燙金書名至今清晰可辨。目錄頁和前言頁留有原收藏機構的館藏章,印章字樣為“Labor Lyceum, ASSOCIATION, PHILADEL?PHIA. P.A.”,其中“Labor Lyceum”可譯作勞工學園,表明此藏本曾由美國費城勞工學園收藏。

Labor Lyceum Association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美國存在的一個勞工運動組織,以勞工學園命名。學園既是勞工階級的集會大廳、公共論壇、罷工總部和舉辦紀念活動的場所,又是一個工會和工人的活動中心,為像瓊斯夫人(Mary Harris Jones, c.1837-1930)這樣的勞工領袖提供活動和演講場所。同時,勞工學園還具備一定的教育功能,類似于勞工講習所,它通常設有圖書館,藏書甚至多達數千冊。這些圖書館提供書籍、講座等資源向工人普及經濟學、政治學及勞工權益知識,從而提升工人的政治覺悟與組織能力。

清華藏本正是來源于費城勞工學園的圖書館。20世紀下半葉,隨著美國工人運動陷入低潮,勞工學園逐漸衰落,圖書館被迫關閉,藏書散佚流入古董書市場。紐約的一家古舊書店Dauber & Pine接收了部分藏書,其中就包括這本初版《資本論》。在此期間,這個藏本曾被重新裝幀制本過。約1970年,日本古董書店從Dauber & Pine書店購得此書。2016年,清華從日本購得此書,永久珍藏。這一遞藏脈絡不僅見證了《資本論》的全球傳播史,亦折射出美國工人運動的興衰軌跡。

清華大學對馬克思恩格斯文獻的收藏歷史悠久,對《資本論》文獻的收藏已形成鮮明特色。在保留至今的清華民國舊藏中,就包括非常稀見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一版(簡稱MEGA1)中的9卷(1927-1935年),以及王思華(又名王慎明)和侯外廬兩位譯者題贈的《資本論》中譯本(1932年)。這些文獻遺產為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文獻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提供了原始物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清華大學圖書館通過三重路徑持續(xù)完善馬克思恩格斯文獻的館藏體系:其一,系統(tǒng)梳理挖掘清華民國舊藏;其二,接收海內外學者藏書捐贈,如“服部文庫”“科恩文庫”“賀麟文庫”等;其三,面向國際古舊書市場定向搜購珍稀版本圖書。經過長期系統(tǒng)化的建設,清華大學已建成專業(yè)化的《資本論》文獻收藏體系,主要包含六個部分:《資本論》原始手稿和編輯稿的高清圖片,涵蓋第二、三卷的馬克思手稿與恩格斯編輯稿;9種《資本論》“作者版”的初版;自1867年至今150多年間出版的德、法、英、俄、日、中等六大語種的重要版本和譯本;近乎完整的《資本論》中譯本譜系;早期解說、普及和研究《資本論》的中文著作;與《資本論》創(chuàng)作直接相關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外文原著;多語種的《資本論》研究文獻,尤以日本馬克思主義學派的研究文獻為特色。

清華大學對《資本論》的系統(tǒng)收藏,完整呈現了《資本論》的文本生成鏈條——從手稿、編輯稿到多語種版本,再到關聯性經典著作和研究文獻,兼具學術價值與收藏價值。這項工作,標志著國內高校成為極為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獻收藏機構,某些專題已達到國際專業(yè)水平。

中山大學所藏《資本論》初版是2018左右從海外購得。該藏本采用深綠色摩洛哥皮革拼接大理石紋封面紙,淺綠色銅版紙環(huán)襯頁,三側書口印有大理石紋裝飾。環(huán)襯頁鈐有“Ex Coll. J. R. K.”收藏印,表明曾經的收藏者姓名縮寫為J. R. K.。

經過數年的專項建設,中山大學現已構建起較為完整的《資本論》初版多語種收藏。除1867年初版外,還包括:1872-1875年法語初版、1872年俄語初版、1884年波蘭語初版、1885年丹麥語初版、1886年意大利語初版、1887年英語初版、1890年美國初版、1917年意第緒語初版、1920年日語初版、1921年匈牙利語初版、1930年中文初版、1933年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初版和1936年愛沙尼亞語初版,共14個重要語種的初版。由此,中山大學成為我國收藏《資本論》各語種初版最多的單位。

中山大學對《資本論》的譜系式收藏,出版時間橫跨1867-1936年,完整呈現了《資本論》從西歐向世界傳播的歷史軌跡,為《資本論》傳播史和翻譯史的研究提出了珍貴的基礎文獻。

三、總結與展望

《資本論》第一卷初版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典藏意義。上述四家收藏機構,分別通過革命家捐贈、國際學術饋贈和海外專項購藏等路徑入藏。這一收藏歷程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征:從被動接受捐贈到主動系統(tǒng)收集,從國家級文獻機構向高校圖書館延伸,以《資本論》這一核心文本為切入點,逐步構建起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典藏體系。

另外,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雖未收藏1867年初版本,但其系統(tǒng)性的館藏建設——涵蓋《資本論》各歷史時期版本及20多種語言譯本,并持續(xù)開展馬克思主義文獻的整理研究,使其成為該領域不可或缺的學術資源中心。

當前,在全球格局深刻變革的背景下,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蓬勃發(fā)展客觀上要求強化文獻基礎建設。學術史表明,文獻典藏的專業(yè)性和系統(tǒng)性直接關聯學術話語權的建構。為此,建議從三個維度深化工作:其一,建立跨機構的文獻數字化共享平臺;其二,加強研究者與典藏機構的合作;其三,培養(yǎng)兼具文獻學素養(yǎng)與理論研究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唯有通過這種系統(tǒng)性、專業(yè)化的文獻體系建設,才能為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文獻支撐,進而在全球學術對話中掌握更主動的話語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