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fā)布:2025-05-24 07:26:58
卡昝河,我把青春獻給你
——訪中國青年五四獎?wù)芦@得者、民警阿思里別克
■趙 健
進入5月,地處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境的卡昝河流域,終于有了暖意。消融的雪水從高山上流下來,滋潤著大地,卡昝河兩岸的牧場開始披上“綠衣”。
河谷深處,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那里,是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博州邊境管理支隊道浪特邊境派出所卡昝河邊境警務(wù)站所在地。
卡昝,哈薩克語意為“鍋底”,因四面雪山聳峙,俯瞰就像一口鍋而得名。這里平均海拔約3000米,年平均氣溫低于零下10攝氏度,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天有200多天。當?shù)赜幸痪漤樋诹铮骸傲麓禾斓?,八月雪花飄;一年四季風,天天穿棉襖?!?/p>
2014年從軍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原武警新疆邊防總隊的阿思里別克第一次走進卡昝河邊境警務(wù)站。4年后,武警公安邊防部隊集體轉(zhuǎn)隸,阿思里別克脫下“橄欖綠”,穿上“藏青藍”,依舊堅守在這里。
今年五四青年節(jié)前夕,“巡邏里程12萬余公里、破獲各類案件200余起、幫助邊民解決困難3800余件”的阿思里別克,榮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wù)隆?/p>
阿思里別克獲頒中國青年五四獎?wù)铝粲?。受訪者供圖
“我從小在牧區(qū)長大,對邊防軍人有著天然的親近”
阿思里別克出生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一個牧民家庭。每年5月,他們一家人都會騎著馬、趕著牛羊,到水草充足的夏牧場放牧。
在阿思里別克的記憶里,牧場上常年搭著一些軍綠色的帳篷。父母告訴他:“咱們放牧的地方離別的國家很近,帳篷里住的是守衛(wèi)邊防的解放軍?!辈贿^,阿思里別克平時很少看到戍邊官兵的身影。那是因為巡邏點離帳篷很遠,官兵總是早出晚歸。
有一次,阿思里別克跟著父親外出放羊,遠遠看到雪山山腰上有一群緩慢移動的身影。父親對他說:“那就是咱們的邊防官兵。”透過望遠鏡望去,6名官兵弓著腰、迎著風,手腳并用艱難挪動著。那一幕,讓阿思里別克對邊防軍人多了一份崇敬。
深秋來臨,阿思里別克一家告別生活了幾個月的夏牧場,轉(zhuǎn)場到另一片牧區(qū)。山路本就難走,又趕上連日大風,他們不得不中途停下來,在一個山窩里避風。夜幕降臨,一家人正準備睡覺,帳篷外的馬突然嘶叫起來。再一細聽,還伴有令人不安的動物嚎叫聲。
是狼!他們掀開門簾向外望去,只見一團團影子,正慢慢向牲畜圈逼近。就在那時,遠處山頭上突然亮起火光,出現(xiàn)影影綽綽的人群,馬蹄聲、吶喊聲交織在一起。
“是解放軍來了!”母親高興地喊道。面對火光和官兵的吶喊,狼群停在原地不再上前。對峙一段時間后,它們?nèi)齼蓛缮⑷?。官兵又分成小組,將狼群驅(qū)趕得更遠。
草原上恢復了平靜。阿思里別克一家點起篝火,邀請官兵一起喝奶茶,聽他們講這段時間幫牧民轉(zhuǎn)場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
“叔叔,什么時候還能再見到你們?”臨別時,阿思里別克依依不舍。帶隊的班長摸摸他的頭說:“我們就在這附近巡邏,要是碰上狼群,我們還會再來……”
“我從小在牧區(qū)長大,對邊防軍人有著天然的親近?!?009年底,21歲的阿思里別克如愿參軍,成為原武警新疆邊防總隊阿勒泰邊防支隊的一名戰(zhàn)士。后來,他考取軍校。2014年從軍校畢業(yè)后,阿思里別克被分配到原武警新疆邊防總隊博州邊防支隊道浪特邊防派出所。當時,派出所在卡昝河地區(qū)新設(shè)警務(wù)站,與原有的一處民兵臨時哨所合署辦公。阿思里別克被任命為站長,帶領(lǐng)戰(zhàn)友們擔負起33公里邊境線、3個通外山口、近150平方公里邊境地區(qū)的巡邏踏查和治安維護任務(wù)。
“把青春獻給這樣的地方,是多么光榮”
盡管阿思里別克從小在牧區(qū)長大,還曾在阿勒泰地區(qū)服役,可初到卡昝河時,他還是覺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阿思里別克講起初到警務(wù)站的情景:“警務(wù)站是排低矮平房,只有4間屋子:一間辦公室、一間宿舍、一間餐廳和一間庫房。那里冬天沒有民兵駐守,我們抵達的時候,連續(xù)多日的風吹雪,幾乎把整個房屋埋住了。大家足足鏟了3天雪,才基本清理干凈。站里沒有電,我們帶去的肉就埋在門口的雪堆里,沒想到第二天被野狗叼走了……”
幾天后,阿思里別克和戰(zhàn)友們踏上巡邏路。許多路段車輛無法通行,他們只能騎馬或步行?!澳?11號界碑來說,從警務(wù)站到界碑直線距離21公里,我們要翻山頭、跨冰河,騎馬來回得整整一天。有時遇到突發(fā)情況回不來,夜里就睡在山上?!闭f起巡邏路上的事,阿思里別克的話匣子關(guān)不住,“你別看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在山路上顛簸了沒兩天,屁股就磨破了皮。當時大家還開玩笑說,等再過一陣子,磨出繭子來就不疼了……”
面對艱苦的環(huán)境、無邊的寂寞,阿思里別克帶領(lǐng)戰(zhàn)友們苦中作樂的同時,偶爾也會問自己:把大好青春交給這個地方值不值?
阿思里別克(前)帶領(lǐng)民警巡邏。受訪者供圖
其實,阿思里別克也知道,如今條件雖然簡陋,但他們駐扎的營房,已經(jīng)是第三代營房,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第一代營房建于20世紀60年代,是一人多深的“地窩子”,為了保暖、隔濕,床鋪用羊糞堆積而成;第二代營房建于1985年,用石頭壘成,十分低矮。
2015年3月的一天,阿思里別克和戰(zhàn)友們巡邏返回途中,特意到那兩處老營房去看了看。身處其中,阿思里別克思緒萬千:“前輩們苦不苦?苦!為什么還能堅持,因為前方有界碑,后方是祖國。把青春獻給這樣的地方,是多么光榮……”想到這些,他站得更直了。
“當時,我感覺胸膛里仿佛有一團火,覺得以后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能勇敢面對?!卑⑺祭飫e克說。
2018年底,阿思里別克脫下軍裝,成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第二年,上級在第三代營房旁建起嶄新的現(xiàn)代化營房,還新增了健身房、醫(yī)務(wù)室。這讓阿思里別克和戰(zhàn)友們戍邊的決心更加堅定。
阿思里別克(右一)在第一代營房內(nèi)給學生講戍邊故事。受訪者供圖
“守好邊境線,守好牧民的心”
卡昝河兩岸是當?shù)孛晒抛濉⒐_克族等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夏季牧場。每年5月到10月,周邊的500多戶牧民就會轉(zhuǎn)場到這里放牧,阿思里別克和戰(zhàn)友們也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就跟小時候我們家放牧時,戍邊官兵和民警保護我們一樣,如今我也成為保護牧民的人?!卑⑺祭飫e克說。
阿思里別克(右)到牧民家走訪時,與牧民熱情擁抱。 受訪者供圖
當?shù)啬撩穹拍林芷陂L、轉(zhuǎn)場行程遠,確保他們轉(zhuǎn)場安全,是卡昝河邊境警務(wù)站民警的重要工作職責之一。阿思里別克向筆者講起護牧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
2016年6月,一戶牧民家的20多只羊進入齊膝深的河水中,順著水流方向越走越遠。接到報警后,阿思里別克立刻帶人趕到現(xiàn)場,跳進溫度不到10攝氏度的河水中,把羊全部趕上了岸。
2021年夏天,一場狂風席卷卡昝河地區(qū),牧民賽力克的羊圈、帳篷都被吹毀。正當賽力克一家手足無措時,阿思里別克及時趕到,不僅幫他們把羊一只不落地安頓到其他牧民的羊圈里,還把一家人接到警務(wù)站臨時住下來。次日,阿思里別克自掏腰包買了一頂結(jié)實的帳篷送給賽力克,賽力克十分激動,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我們遇到麻煩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阿思里別克,他就像我們的親人?!蹦撩窈I碃柣貞洠幸荒瓿醮?,他從縣城前往卡昝河地區(qū),途中遇到風吹雪,汽車陷入雪中趴了窩。無奈之下,他給阿思里別克打電話。電話一打就通,但四周白茫茫一片,他說不清具體位置。
沒想到,阿思里別克還是憑著對地形的熟悉,找到海沙爾所在位置?!八陔娫捓镎f被困在一段山路上,附近有幾個彎,我一聽心里就有數(shù)了?!卑⑺祭飫e克說。
2022年,阿思里別克的職務(wù)調(diào)整為道浪特邊境派出所副所長,負責邊境管控工作。卡昝河區(qū)域地處當?shù)剡吘彻芸氐淖钋把?,阿思里別克依然常常在警務(wù)站忙碌著。
那天,阿思里別克帶著接任警務(wù)站站長的劉航到牧民家走訪。路上,他對劉航說:“在卡昝河,我們要守好邊境線,守好牧民的心?!?/p>
制圖:扈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