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嬌·昆侖》: 共產黨人的偉大夢想

陸儼少水墨畫:《念奴嬌·昆侖》(資料圖)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毛澤東長征期間所寫詩詞中唯一一首游離于長征之外的詩詞就是《念奴嬌·昆侖》。但這首詩卻在紅軍過了岷山“豁然開朗”之時,詩人用更加博大的心胸,更奇特的想象描繪了共產黨人“高于天”的磅礴氣勢和偉大夢想。
“橫空出世”。開頭四個字,便突兀沖天,把昆侖山的赫赫氣勢和磅礴偉力包舉無遺。讓人聯想到古代神話中的“總轡扶?!钡拇笊癯霈F的場景。但詩人卻筆峰一轉,以挹揭星斗之力,用一個“莽”字承引,由神話回到人間,并且“閱盡人間春色”。更能體現“莽”的卻是以“飛起玉龍三百萬”為由頭,引出的后面幾句。昆侖山就像是三百萬條玉龍一樣,讓人不寒而栗,敬畏他的雄偉和不可一世。作為偉大祖國的搖籃,他自然是勞苦功高,但也會造成“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的災難。自古以來有哪位詩人對一座大山論功評罪,從國計民生著眼,穿越于人間和神話中。最可貴地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最高的宗旨意識,把詩人的感情一直通向了人民的心靈深處。
面對昆侖山氣象萬千的宇宙奇觀,特別是他給人民帶來的災害,毛澤東卻在接下來的描繪中,更加神奇地以一個共產黨人的胸懷和氣度,站在長征途中的高山之巔,背倚半壁青天抽出寶劍,并沒有用“洪荒之力”,就把昆侖山“裁”為三截。這一“裁”,也道出了全詩的主題: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帝國主義,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傳遍全世界。在《清平樂·六盤山》中,毛澤東也鮮明道出“今日長纓在手,何日縛住長龍?”,表達了已經站在抗日最前沿的紅軍將士,克敵制勝的堅強決心和沖鋒陷陣的急切心情,但今天已是“長纓在手”,反用一個問號,則推宕生姿、饒有余味,表達了共產黨人堅定的信仰信念、無堅不摧的革命意志、激昂澎湃的戰(zhàn)斗精神?!赌钆珛伞だ觥芬浴疤绞澜纾h(huán)球同此涼熱”結尾,將自己崇高的思想感情融入了瑰麗雄奇的現實景象中,再一次彰顯了共產黨人無以倫比的氣度和夢想:打倒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讓全人類都過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