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眼觀會
王燕崎:只要演練不作假,“紅軍”贏了又何妨
■西部戰(zhàn)區(qū)空軍副參謀長 王燕崎
每年兩會,國防和軍隊建設備受國內(nèi)外媒體關注。實戰(zhàn)化訓練,必然成為少不了的話題。
實戰(zhàn)化訓練哪家強?紅藍對抗來較量。提起“實戰(zhàn)化”,就不得不提演習,提起演習就少不了把“藍軍”拿出來講一講。那么,回眸反思中國軍隊“藍軍”建設30年就顯得很有必要。
如果說1955年遼東抗登陸演習時就有了紅藍對抗的影子,那么1986年4月22日三界合同戰(zhàn)術訓練中心成立則標志著紅藍對抗成為中國軍隊真正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而真正意義上的紅藍實兵對抗,則是1987年10月份三界戰(zhàn)術中心打響的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代號為“871”紅藍對抗演習。
雖然最終結果仍然是“藍軍”敗北,但“紅軍”贏得并不是那么輕松。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紅勝藍敗”仍是演習的主流,仿如“紅軍”開了“無敵”的外掛模式,“藍軍”常被稱為“陪練”。
真正的“藍軍”當是能燧石擊火,激出思想的火花。隨著時間的推移,朱日和基地、確山基地等一批合同戰(zhàn)術訓練基地相繼成立,這當以朱日和基地最具代表性。我們把目光聚焦到2000年一部引起諸多反思的電視連續(xù)劇《突出重圍》就可以發(fā)現(xiàn)端倪,該劇大膽地批判了當時我軍演習對抗中“紅必勝、藍必敗”的現(xiàn)象。那一時期,我軍上下開始認真反思“藍軍”這個“假想敵”的重要性,逐步認識到戰(zhàn)勝心中的“藍軍”的重要性,一些單位開始了大膽的嘗試。
按照時間軸推算,2000——2010期間,全軍的“藍軍”部隊建設有所深化,紅藍對抗的形式和演習的設置更加完善,2005年電視劇《沙場點兵》,就說是對“藍軍”深入探索的一個藝術展現(xiàn)?!八{軍”究竟應該長成啥樣?這是全軍上下都在思索與探索的問題。演習本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在這一時期,慢慢出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敗的例子,檢討反思、自揭傷疤漸成主流,演風訓風的巨大轉變可以視作是我軍軍訓史上的重要轉折點,“藍軍”成為“磨刀石”“試金石”的作用愈發(fā)凸顯。
思想觀念的開放,換來的是訓練理念的提升。2010年以后,有狼性的“藍軍”多了,形神兼?zhèn)涞摹八{軍”多了,含軍量、含戰(zhàn)量足了,從“靶場思維”向“戰(zhàn)場思維”轉變的步子大了,束縛思想觀念的“絆腳石”慢慢化作了提高實戰(zhàn)化訓練水平“墊腳石”。尤其是一次對外公布的“紅軍”6敗1勝案例,有領導表示:“7場演習的結果出來后,以往演習中‘紅必勝、藍必敗’的思維定勢已經(jīng)歷史性地結束了?!碑斎唬瑸榱诉@個“歷史性”轉變,中國軍隊探索了將近三十年。然而,從這個時期開始,“藍勝紅敗”的例子仿佛又成為了媒體報道演習對抗的“主流”。
回眸中國“藍軍”30年的探索過程,也是見證中國軍隊建設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針對當前的“藍軍”建設,筆者有幾點感悟:
●一支軍隊最可怕的不是沒有對手,而是沒有可怕的對手。如果“藍軍”和“紅軍”都很弱,誰贏誰輸都一個樣,再多的反思、總結和問題倒逼也沒多大意義,思維在低層次徘徊,訓練水平只會低水平原地踏步。
●如果刻意為了吸引眼球制造亮點,一心讓“藍軍”贏,看上去是避免了以往“紅必勝、藍必敗”的模式,但又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也是訓風演風不實的表現(xiàn),只要沒有弄虛作假,“紅軍”贏了又何妨?
●沒有把“藍軍”演真、扮像、設強,成為針對性的假想敵,只是拉出兩個單位較量,左手打右手,形不像,神能似?“藍軍”,“藍”的不僅是外殼、裝備,“藍”的還有作戰(zhàn)的思維和理念。
●發(fā)現(xiàn)問題比輸贏本身更重要,不能老是以輸贏的眼光來看待紅藍對抗?!八{軍”越“藍”,“紅軍”才能越“紅”。如果“紅軍”常勝,莫喜,敵人真那么弱?如果“藍軍”常勝,要思,我們真那么差?
●超越輸贏是打贏。紅藍對抗勝負既是激發(fā)部隊練兵的動力,那么作為演習“指揮棒”的評估裁判就至關重要。評判本身也要擠掉水分,增強科學性和客觀性。只有這樣才能增強“金牌”的含戰(zhàn)量,才能真正激活部隊真打實練的熱情。
●血性與狼性是軍人不可或缺的制勝基因。但有時候,血性與狼性不一定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領導決策與胸懷或許更重要!在錯誤的決策下,血性與狼性一樣遭遇血腥!因此,探討實戰(zhàn)化,還要先實起來、戰(zhàn)起來、化起來。
●克勞塞維茨有言:“戰(zhàn)場的迷霧出現(xiàn)在我們每個指揮員的面前,這個仗就實啦?!比绾巍皩崱薄皯?zhàn)”“化”值得每名軍人尤其是帶兵人思考。否則,穿越戰(zhàn)場迷霧的進程就會遙遠而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