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古絲綢之路軍事重鎮(zhèn),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雄關”美譽。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2.7萬名官兵,與當地人民一道,在大漠戈壁中建成西北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甘肅酒泉鋼鐵公司。嘉峪關市因關得名、因軍建企、因企設市,連續(xù)6次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擁軍優(yōu)屬成為這座城市傳承紅色基因的亮麗名片。
走進這座長城文化、絲路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雄關鋼城,處處彌漫著尊崇軍人的濃厚氣息。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巍巍雄關綻放雙擁之花——甘肅省嘉峪關市賡續(xù)優(yōu)良傳統(tǒng)擦亮尊崇軍人名片
■許瑞源 解放軍報記者 丁增義 司李龍
詩云:
雪擁祁連接地荒,雄關萬仞鎖高崗。
北風橫卷塵如霧,冷月高懸沙似霜。
弱水西流征旅久,黑山東望故人茫。
戍樓堞影千秋在,鮮聞漢武與秦皇。
自酒泉西行不遠,便到了聲名遠播的嘉峪關。
嘉峪關,古絲綢之路軍事重鎮(zhèn),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雄關”美譽。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2.7萬名官兵,與當地人民一道,在大漠戈壁中建成西北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甘肅酒泉鋼鐵公司。嘉峪關市因關得名、因軍建企、因企設市,連續(xù)6次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擁軍優(yōu)屬成為這座城市傳承紅色基因的亮麗名片。
走進這座長城文化、絲路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雄關鋼城,處處彌漫著尊崇軍人的濃厚氣息。
途經嘉峪關市第二幼兒園門口,記者見到正在接女兒放學的某部干部韓磊。提起小孩入園一事,韓磊興奮地說:“嘉峪關市開通義務教育和學前適齡軍人子女入學入園‘綠色通道’,解決了軍人子女入學后顧之憂?!?/p>
家門連著營門,軍娃牽動軍心。據悉,新學年開始前,駐嘉各部隊和街道、社區(qū)統(tǒng)計軍人子女入學入園需求,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審定后,統(tǒng)一匯總報送市教育局,列入全市當年適齡兒童入學入園計劃。該“綠色通道”對幼兒園至初中軍人子女采取按意愿無條件優(yōu)先入學入園方式,對高中階段軍人子女入學,全省排名第三的示范性高中——嘉峪關市酒鋼三中優(yōu)先錄取軍人子女,確保軍人子女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
在此基礎上,嘉峪關市委、市政府還無償劃撥土地3.2萬平方米,建成軍人子女食宿站,保證孩子們上學期間有吃飯、休息、娛樂的場所,解決了酒泉、嘉峪關地區(qū)軍人子女上學無依托的難題。
“后代”入園入學100%優(yōu)先的同時,嘉峪關市加強政府補助和計劃安置力度,惠及“后院”“后路”。去年轉改到嘉峪關軍分區(qū)的文職人員張巍的愛人李彤,今年7月初領到第一、第二季度隨軍家屬未就業(yè)生活補助。李彤感慨地說:“我一定會支持丈夫在部隊建功立業(yè)?!?/p>
“后院”多一分安穩(wěn),軍人就少一分牽掛。嘉峪關市委、市政府在隨軍家屬未就業(yè)期間,按照嘉峪關市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補助的標準,給予每名隨軍家屬經濟補償,切實做到“一個都不能少、一分都不能少”。2016年以來,全市駐軍隨軍未就業(yè)家屬全部享受到政府未就業(yè)生活補助,累計發(fā)放418.3萬元。
轉業(yè)安置工作質效,是保障軍人“后路”關鍵。見到正在嘉峪關市民兵武器裝備倉庫幫助工作的武警新疆總隊退役士官李鵬輝時,他正在忙著清點裝備。8月初,小李接到嘉峪關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通知,讓他先到該倉庫幫助工作,待開會研究后,正式轉為一名全額事業(yè)編職工。這是嘉峪關市安排轉業(yè)士官的剛性政策。近年來,嘉峪關市軍隊轉業(yè)干部和退役士兵均按照政策得到較好安置,大學生士兵就業(yè)率100%、退役士兵教育技能培訓率100%。
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嘉峪關市擁有16張國家級城市名片,而嘉峪關人特別看重的是“全國雙擁模范城”這張名片。近年來,嘉峪關市修訂完善《軍地雙擁共建制度》《嘉峪關市擁軍優(yōu)屬規(guī)定》等10多項政策規(guī)定,無償劃撥土地2377畝,提供臨時用地4.5萬畝,全力支持部隊建設和訓練;幫助部隊建立3個“擁軍圖書室”;現役軍人、殘疾軍人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全市旅游景區(qū)對軍人實行“三免三優(yōu)”服務……尊崇軍人、擁軍優(yōu)屬,在雄關鋼城已經成為一種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