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啥都像腳踩‘風火輪’”
——記火箭軍某旅發(fā)射一營營長張剛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永飛 記者 鄧東睿 通訊員 孫 波

張剛(左二)帶領官兵搜救被困群眾。胡 耀攝
“快快快!大家再加把勁……”大堤上,火箭軍某旅發(fā)射一營營長張剛舉著喇叭給官兵加油鼓勁,嗓音已經(jīng)沙啞??匆姽苡刻幉粩喾鹚?,他撂下喇叭,又扛起沙袋……
在抗洪一線鏖戰(zhàn)月余,該營官兵發(fā)現(xiàn),這位平日訓練喜歡“搶時間”的營長,在洪災面前更加火急火燎。
7月11日凌晨,江西省鄱陽縣西河東聯(lián)圩一帶風雨交加,大堤多處出現(xiàn)險情,15萬余名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該營官兵受命馳援,這是他們參加此次抗洪搶險任務后的“首戰(zhàn)”。
夜幕下,雨水讓大堤四周霧茫茫一片,使人難以辨別方向。緊要關頭,張剛箭步?jīng)_上堤壩“制高點”,一邊瞪大眼睛觀察水位變化,一邊大聲指揮官兵處置險情。
裝填沙袋、圍堵管涌……張剛帶領該營官兵連續(xù)奮戰(zhàn)7個多小時,成功守住“防線”。
“在鄱陽湖抗洪搶險一線,他好幾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干啥都像腳踩‘風火輪’。”說起張剛,他的搭檔、該營教導員姚佳鋒語氣中充滿敬意。
朝陽升起,張剛往返于防洪大堤與救援現(xiàn)場之間,總是步履匆匆,與記者鮮有時間交談;深夜時分,當官兵入睡,張剛開始整理一天的抗洪日志。
記者翻開張剛的抗洪日志看到,20余類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均有詳細記錄。受命出征以來,張剛堅持每天梳理問題、研思對策、完善方案??粗ふ淖舟E,記者很難相信出自這位火急火燎的營長。
“有群眾需要疏散,請求救援!”一天,接到地方政府緊急求援后,張剛迅速部署任務:16名干部骨干駕駛4艘沖鋒舟,兵分四路轉移被困群眾。
受災村莊一片“汪洋”,只剩屋頂和幾棵大樹孤零零地露出水面?!白ゾo時間!”張剛一馬當先,駕駛沖鋒舟迅速探明水情,而后組織官兵進行救援。
此時,水面風力突然增大,稍有不慎,沖鋒舟就可能發(fā)生側翻。張剛果斷下令:調整航向防止橫浪沖擊、用槳劃水保持舟體穩(wěn)定……當日,該營官兵成功轉移上百名被困群眾。
抗洪期間,每當收到險情通報,滿身疲憊的張剛立即又“元氣滿滿”——
開挖滲水溝、堆碼沙袋,即使胳膊曬脫皮、身上出現(xiàn)水腫,他依舊堅守“火線”;緊急擔負堤壩防浪任務,他跳進齊腰深的濁水,一干就是3個多小時;災后重建,他帶隊清淤,腳上多處被硬物刺傷仍堅持戰(zhàn)斗……因為他深知,群眾利益高于天??煲徊?,堤壩就多一分安全;搶一秒,群眾就少一分危險。
據(jù)悉,該營官兵共處置泡泉管涌30余處、裝填沙袋1.5萬余個、搭設圍堰900多米,成功排除數(shù)百起險情,用血肉之軀在防洪堤壩上筑起一道“銅墻鐵壁”。
